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转化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
现场展示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65项,2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

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“超市”。人民网 付华周摄
人民网南宁6月27日电 (付华周)近日,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转化活动在广西南宁市举行。活动聚焦广西在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先进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迫切需求,与中国科学院推荐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精准对接,共有2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,签约总金额达8875万元。其中,“超大型FLNG船用高性能宽幅铝合金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”等21个重点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。
现场签约。人民网 付华周摄
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、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联合主办,以“中科入桂 创启未来”为主题,通过组织中国科学院及院属研究所与广西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开展重大科技成果的发布、对接、签约和展示活动,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学院与广西的科技创新合作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。
活动现场,智能机器人展示。人民网 付华周摄
智能机器人与现场观众互动。人民网 付华周摄
广西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由来已久,基础深厚。自1999年院区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以来,双方在共建科技创新平台、关键技术攻关、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扶贫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。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广西的甘蔗、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攻关、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。其中,“优质甘蔗新品种培育”战略科技先导专项完成桂糖42全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,初步构建国内首个地空融合甘蔗表型采集系统及其数据共享平台。
市民参与人工智能设备互动体验。人民网 付华周摄
人工智能设备互动体验。人民网 付华周摄
为了让大众更直观地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,中国科学院精选65项前沿科技成果进行现场实体展示。同时,通过线上平台同步发布240项成果。这些成果涵盖众多前沿领域,为广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撑。
重大科技成果供需发布。人民网 付华周摄
活动现场,4家广西企业与4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登台,分别在人工智能、生物制造、新材料及海洋医药等领域进行重大科技成果供需发布。与此同时,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在现场进行详细推介。相关负责人阐述了该基金的设立背景以及重点支持方向,旨在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提供坚实金融保障,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。
活动现场,市民积极参与互动。人民网 付华周摄
近年来,广西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,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,布局建设国家级孵化器25家、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、自治区级中试研究基地54家,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。2021年至2023年,广西高校院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296项,年均增长率为26.15%;转化合同金额27.84亿元,年均增长率为29.81%,成果转化效能呈快速上升趋势。2024年,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800亿元,同比增长约10%。
近期,广西将出台《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)》,围绕6个维度系统部署20多条创新措施,包括发布“先使用后付费”科技成果清单,支持科技成果转化“双向揭榜”项目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,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基金,实施一批“先投后股”“拨投结合”成果转化项目等,加快形成体系化推进、场景化驱动、项目化突破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